【房颤治疗新技术】 淮安市一院成功开展房颤“一站式”手术
时间:2019-10-18    发布者:宣传处

       近期,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开展淮安市首例“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为患者带来了房颤综合管理的新方案,给房颤患者提供了远离中风、改善生活质量的新选择。


一站式手术|一次手术解决两个困扰

      接受手术的这位患者74岁,有8年房颤病史,患者CHA2DS2-VASC评分3分(房颤患者血栓风险评分,最高评分为9分,评分≥1者则需接受抗凝治疗),为栓塞高危人群,但患者不适合长期抗凝治疗,有左心耳封堵指征。
       经过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喜文和主任医师马树人带领团队仔细评估后,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手术在我院心内科团队、超声科徐明主任团队共同合作,经过2个小时的房颤消融、1个小时的左心耳封堵,顺利地为患者完成手术。术中两种术式实现无缝衔接,术后食道超声评估左心耳封堵器位置良好,封堵效果完美。患者术后第二日即可下床,经过短暂的住院观察后便可出院。
       心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的于昆主任介绍,“所谓‘一站式’治疗,即通过微创的介入技术进行房颤消融,同时又封堵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最常见部位左心耳。该治疗方法既能帮助房颤患者恢复窦律,改善症状,还降低了房颤导致脑卒中及其他栓塞事件的风险,同时也消除了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被称之为房颤治疗“双保险”。


                                                                     治疗+预防|新技术造福房颤患者

      国际权威医学杂事《柳叶刀》在近年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份(包括港澳台)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国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是中风。而中国每年罹患卒中患者中约20%归因于房颤。
       “脑卒中是房颤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血流速度减慢,瘀滞在心房(特别是左心耳)内,逐渐凝结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会导致中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心源性血栓中,91%以上都产生于左心耳。因此,房颤的卒中预防不容忽视,在非瓣膜房颤患者中风的预防中,对左心耳进行干预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内科鲍智主任介绍,“房颤消融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对于高卒中风险的患者而言,消融后仍要长期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但有些患者对抗凝药物特别敏感,小剂量的抗凝治疗就会有出血风险,这时,以消灭房颤患者血栓“根据地”为目的的左心耳封堵术,就为他们带来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预防卒中新技术|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新术式。它通过封堵左心耳来控制血栓的源头,预防左心耳内血栓脱落引起的血栓栓塞,从而避免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多器官栓塞的发生。这是一个仅进行深静脉血管穿刺的微创手术,一次成功的微创封堵手术不仅从源头上堵住了血栓形成的部位,且达到不需长期服用抗凝药就能预防血栓和脑卒中的目的,而且在预防脑卒中效果上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同时也减少甚至避免了长期口服抗凝药的出血风险。该项手术技术成熟,手术时间短,病人损伤小,恢复快,获益高,住院周期短。
       完成左心耳封堵后,因为无需再长期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大大降低了药物引起的出血风险,生活质量高

哪些患者适合接受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术的适应症为房颤卒中评分(CHA2DS2-VASC评分)≥2 的非瓣膜房颤患者,同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1.  不能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比如有抗凝禁忌症、肝肾功异常、或者无法长期服用华法林患者;
      2.  不愿意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比如经常旅行活动,认知能力差的患者(易忘服药或服药过量);
      3.口服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的基础上仍发生卒中或栓塞事件者;
      4.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HAS-BLED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患者。


如何判断自身的中风风险和出血风险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判标准,是通过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来判断病人的中分和出血风险,这两项评分对于临床医生的判断起到了辅助的指导作用,并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如果您或您的家属,深受房颤疾病的困扰,并且通过自测评分发现,卒中评分≥2分,出血风险评分≥3分,请尽快到医院心内科寻找医生就诊,请心内科医生帮助您提供完善的房颤诊疗方案。(心内科房颤门诊时间:周三上午)